凌飞阁

安全不是卖点,是态度,更是品牌的DNA

        随着抖音的兴起,一大堆野生评车人应运而生。其中不乏有专业的人士上传了很多有营养的车辆技术和评测内容,但是大多数人为了博取流量信口胡说,哗众取宠。错误的引导了部分消费者。今天作为一个volvo车主,一个汽车行业的从业者,我要为volvo鸣不平。
        “Volvo的车由于没有其他的卖点,所以只能宣传安全,其实豪华品牌车辆安全性能都差不多”……说过这话和听过这话的人都不少,虽然Volvo在某些技术储备上,和主流的汽车品牌仍有不小差距,但获奖无数Drive-E动力总成及SPA平台并不差于竞争对手,不然欧洲市场XC60销量也无法连续几年都力压GLC Q5 X3等竞争对手。
        首先,不得不说的是,随着类似IIHS ENCAP等各种机构的碰撞测试的逐渐完善,消费者对安全的日益重视。如今的车在被动安全上,不论是不是豪华品牌,差距都不会太大。但这方面Volvo也是属于开拓者,领导者。让我们看看2012年 IIHS对于S60 C300 3系 奥迪A4的碰撞测试结果

沃尔沃S60 IIHS地址:https://www.iihs.org/ratings/vehicle/Volvo/s60-4-door-sedan/2012

奔驰C300 IIHS地址:https://www.iihs.org/ratings/vehicle/Mercedes-Benz/c-class-4-door-sedan/2012

宝马3系 IIHS地址: https://www.iihs.org/ratings/vehicle/BMW/3-series-4-door-sedan/2012

奥迪A4 IIHS地址:https://www.iihs.org/ratings/vehicle/Audi/a4-4-door-sedan/2012

孰优孰劣相信大家都能看出来,在第三方碰撞测试并没有那么严格的时候,Volvo也没有忽视。所以类似某些品牌的应试碰撞,不存在的。

安全不是卖点,是理念

通过E.V.A.沃尔沃安全平等行动,我们无偿分享这一研究成果,希望每辆车都更加安全,因为沃尔沃汽车始终坚信,生命高于一切。

        作为汽车行业从业人员,这里我说一个零件级别的,普通消费者并不会注意到的点。在SRS ECU(气囊电脑板)里会设置大容量电容,当事故发生后车辆断电,这些电容就会释放电量,让SRS ECU来存储事故发生前后的数据。在其他品牌上,这个电容的数量一般为2个或者3个,而沃尔沃,有6个。这让沃尔沃能更多的采集事故发生前后车辆的数据状态。基于这些海量的数据(1970年开始至今),沃尔沃对车辆主动/被动安全上的理解会更为深刻,而且难能可贵的是,这些数据沃尔沃是无偿公开的……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。这里放上地址:https://group.volvocars.com/company/safety-vision/research

汽车应该保护每一个人在相同危险的情况下,有些人会遭受到更大的伤害。 因此我们将40多年的安全研究成果进行无偿分享——让汽车不仅仅偏向男性,而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更加安全。

        沃尔沃发现,在之前所有的碰撞测试中,都默认是男性驾驶者,所以在1995年,当大部分碰撞测试只采用男性假人时,沃尔沃汽车已经开始了基于女性假人的正面碰撞测试。2001年,沃尔沃汽车更是开发首个模拟36周孕妇体态的假人模型Linda,以求为孕期女性带来更周全的安全防护。对沃尔沃汽车来说,安全无分年龄性别,理应人人平等。同样所有的测试数据都是无偿分享给其他厂家。

“通过长期收集真实数据,我们可以知道在交通意外中, 男性、女性以及儿童分别会受到哪类伤害。”---沃尔沃汽车安全中心的高级安全技术专家 - 罗塔·杰科布森教授(Lotta Jakobsson)

最好的安全,就是让所有的事故都变成有惊无险

        从第一代CitySafety诞生至今,在主动安全方面,沃尔沃是绝对的领导者。而且这一系统是标配的。

在懂车帝的主动制动测试中,不论是XC60还是S60的成绩都是远超过竞争对手的。沃尔沃CitySafety不但能识别汽车,还能识别到行人,自行车,大型动物等,而且这套系统能做到不仅仅是主动刹车

让我们通过两个视频来进一步了解沃尔沃的CitySafety系统

健康安全也同样重要

        我最终选择沃尔沃的最主要原因,是因为女儿患有过敏性鼻炎,需要避免受到异味刺激。而满足这一点的只能是沃尔沃,沃尔沃车里你看不到沥青,看不到垃圾棉。内饰所有能看到的地方都是婴儿级的亲肤材质,没有任何过敏原。至于其他例如专门联合骨科专家研发的座椅,对颈椎的保护等等我都不再赘述。

总之我认为
时至今日,沃尔沃对车辆安全的理解和重视仍是其他品牌都无法企及的高度

当前页面是本站的「Google AMP」版。查看和发表评论请点击:完整版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