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一样?都一样
本是青衿少年郎,
却为学府逐名忙。
哪管难易与美恶,
只求寸纸换高堂。
若君识得浩瀚海,
莫将分数作圭臬。
劝府扪心对自问,
始作之心无其后?
是为贼子是为人!
我小孩的数学基本属于已经判了死刑那种,前段时间每天晚上的作业题难度比较高,我咨询了我教数学的老师朋友怎样讲更方便小孩理解?这位朋友看了几道题后稍带诧异的问我,这些题是全班都做吗?在得到我肯定的回到后,她似乎是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,有什么意义呢? 在我追问后,她说这些题不具有普适性,在她的学校这种题会放在“大王单”“窒息单”里给班里数学成绩比较好,天赋比较高的孩子扩展思维。达到一定正确率后可以免除寒假作业,孩子们也很积极。但这些题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起不了教育的作用,可能只会徒增他们的挫败感。这是不合适的。如果是为了刷题以求押中考题,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,一些私立小学喜欢这样做,但是这样得到的分数有迷惑性,舍本逐末了。
道理我都懂,但是不知道哪个挨千刀的误人子弟的货带的头,我们这个区的所有学校都在疯狂的刷题,女儿学校已经算比较克制的了。朋友在另一所学校已经父母齐上阵的帮孩子抄写错题了。 如果不疯狂刷题在调考中取得好比较好的名次,学校在下一轮的资源分配后肯定会丧失话语权,这也是不利于学校的发展,毕竟教育是一项极其耗费资源的事业。被裹挟到这种浪潮中,学校也许同样是无奈的那一方。
当前页面是本站的「Google AMP」版。查看和发表评论请点击:完整版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