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天女儿要去参加学期总结,拿通知书了。自打我记事起,这个日子就总让我忐忑不安,现在做了父亲依旧没有逃过这种情绪的叨扰。即使考完的第二天,数学老师就告知了我女儿的成绩,但我仍本能的抗拒这个日子。
“好遗憾,不过没关系,你们已经尽力了”数学老师发来消息,一张 61.5 旁边写着58.5的试卷照片。看到这个预料之中的分数。我却仍带着些许失落。我们真的能放下对孩子的期待吗?真的能逃避教育环境带来的焦虑和疲惫吗? 看来……不太容易。
10年前,在床上待产的妻子对我说,如果是男孩就叫博睿,如果是女孩就叫思睿好不好?我想也没想就答应了,“睿”本为“叡”,从目,目光深邃之义。也就是这时,期待的种子扎了根。
我们所在的区,GDP在全市排名第九,但却拥有全市第一的人口,也就有了全市第一的教育体量。这样的生产关系导致教育资源捉襟见肘。内卷,极度的内卷。孩子妈妈总是在焦虑,这个幼儿园不教数学也不教拼音,我们给她换一个吧,大家都在补英语我们也去报个名吧,我们这的学区有点不太好,我们花点择校费吧。和所有的中国父母一样,对孩子的教育投资,我们绝对不会吝啬。
新的学校,新的学生。开学的第一天我写了一首诗:
金秋沐新园 桂蕊正韶颜
今朝为花蕾 来日姹紫千
从那一天开始,每到晚上和周末,我一定陪在孩子身边,放下了手机,放下了我最爱的游戏,坐在孩子身边。她写作业我练字,她做题我看书。对应的教学用书我找,教学的方法我问,讲题的思路我学。教育的马拉松一开始,我既是陪伴者,也是参与者。只为期待的种子发出一个美丽的嫩芽。
可是我越来越力不从心了,女儿的理解能力似乎差了同龄人不少。孩子妈妈听到了我的嘶吼,严肃的叮嘱我辅导作业要有耐心,可是当她上了战场, 激烈程度又远超于我…补习班是肯定少不了的,极X? 工厂式的流水线,意图用公式包裹思维的刷题机器生产商。退掉,直接上1对1辅导! 应用题做不了,反复做,重复做! 这个方法没效果,再找方法继续试!连续四年,所有的力都像打在了棉花上面。期待的种子一直没有发出新芽。
女儿的成长轨迹似乎并没有按照我们预想的那样展开,反而有一座座难以逾越的山丘摆在面前。每一次考试,每一次家长会,都像是一场无声的战役,我在心里默默祈祷,希望她能在某个瞬间突然开窍,像那些“别人家的孩子”一样,轻松地跨越这一个难关。她作文偶尔写得不错,但阅读理解总是抓不住重点。在老师的帮助下她的计算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,但是应用题始终没法突破。我像一只无头苍蝇,在教育的迷宫中四处乱撞,试图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路。
英语老师好像很喜欢这个孩子,花了不少心思劝导我,让我静待花开。“静待花开”多美的词语,即是安慰,也是麻醉。也许真的是我把“睿”字的含义理解得过于狭隘了?深邃的目光,难道只能指向学业的卓越?我的女儿也许真的不擅长解开那些复杂的数学题目,但她可能拥有着我所不具备的艺术天赋?她可能有着一颗比我更细腻、更敏感的心灵?也许,她能用画笔描绘出我无法看到的色彩?也许,她能用文字谱写出我无法听到的旋律?孩子的成长,是否本就应该是一场自然而然的旅程,而不是一场无休无止的竞赛。在这几年的追赶途中,是否错过了一些独属我们的美景?
好吧,现在我会尝试放慢追赶的脚步,不再追求女儿变成我们期待的样子,我会继续在人生的旅途中陪伴着她,帮助她越过每一个山丘,跨过每一条河流,帮助她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谁说期待的种子没有萌芽呢?